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

[文章存檔] 器官移植 重燃人生—3腎馬拉松跑者 Peter Chan

原文發表於 FITZ http://fitz.hk/?p=26785

(影片由FITZ拍攝)

Peter Chan (陳國明)是我雅典馬拉松團的團友,但當時並不相識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,知道了他接受器官移植的故事,就大膽邀請了Peter做了一個訪問。

訪問當日,正正是渣馬後的星期六,Peter先在滂沱大雨中完成全馬,再來是突然急降的氣溫。正常人也都會怕感冒著涼,何況Peter因接受了器官移植需要長期服食抗排斥藥,身體免疫力比一般正常人低,所以在訪問前我也問他是否要延期。但Peter在WhatsApp中就只簡單回覆了一句「冇問題」,下一則訊息則已是「我已到了」。

雅典馬拉松

 碰面時見到Peter精神奕奕,說話聲線洪亮,中氣十足,就明白之前的擔心是多餘的。「其實我在移植手術後5年都沒有感冒過。」Peter淡淡的說:「我們要比一般人注意自己身體狀況,作息定時、做足保暖、多飲水和準時吃藥,是我必須做的事。」 反觀我自己愛熬夜,飲食又不定時,似乎也要跟Peter好好學習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態度。

Peter發現自己患上腎病是在1998年,一次痛風發作求醫後發現,當時驗出腎功能只剩正常人的一半 「醫生說我得的是慢性腎病,腎功能會慢慢衰退,沒法根治只可以靠藥物及注意飲食作息去延緩病情」Peter說。患病前,他是個不抽煙不飲酒,常常運動的健康人仕,喜歡跑步、更是一名網球教練。發現腎病初期,因身體狀態還不錯,而且運動可以保持身體健康,Peter仍積極參加長跑活動,每年香港渣打馬拉松的10km或半馬賽事也會見到他的身影。「在06年後身體大不如前,渣打半馬成績大幅倒退,甚至要3小時才能完成。」及後幾年Peter的腎功能衰退得很快,到了2010年被診斷為腎衰竭,醫生要他預備應該快要洗腎。


聽到那裡我忍不住問,都被斷為腎衰竭了,是否可以開始排隊等候器官捐贈? 因為要輪侯也要上年計的時間。Peter 解釋說,在香港現行制度,是需要腎病人仕先開始洗腎一段時間,才可以開始輪侯器官移植。加上會按年紀、病情等計分排先後次序,Peter知道自己情況應該會被排得很後,但自己日漸衰退的身體及洗腎帶來的不適與不便,那不能逆轉的病情一度叫他十分傍徨。「洗腎並不是要洗就洗,首先你要做一個手術,在身體上開一個口用來接上喉管洗腎用。那個口要處理得很好,要不很容易受感染。每次洗腎要2-3小時,每天要洗1-2次,到後期更嚴重的時候要到2-3次。洗完之後會很疲倦,正常生活也大受影響。」 面對如此困境,Peter不想就此放棄,繼續苦尋出路,終於在外地找到合適的器官接受移植,從此他身上就有3個腎了 (原本的兩個腎臟如果沒有病變或其他問題,一般不會摘除)。



「記得做移植手術是在12月,很寒冷的冬天。完成手術後在醫院休養,半夜夢中醒過來,發現之前因為身體欠佳常常冰冷的腳竟然好溫暖,就感覺到身體正在好轉。我好感恩,決定出院後要做個更強壯的人。」 Peter在留院的13天中,腎指數一天比一天好,到出院時已回到正常水平。但他仍要按時服藥及注意身體狀況,因移植的一個腎始終不是自己體內原有的。雖然Peter仍未能擺脫長期病患的包袱,但健康的好轉已為他帶來新的希望。 「因為我本身喜歡跑步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,而之前跑的都只是10km及半馬,所以就定了全馬為目標訓練自己。再者,也是為了証明給病友及大眾看,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人,也可以征服那麼一個目標,活出有意義的人生。」

就那樣,Peter就在2013年12月在台北完成人生第一個馬拉松。緊接在3年間完成了3次香港渣馬、廣州、澳洲黃金海岸及雅典,合共7個全馬賽事。在跑完第二個全馬後想要更進步,Peter在網上找到馮華添教練的馬拉松訓練班,也就開始了恆常的系統訓練,也因此讓小妹有機會認識此位傳奇人物。


問及覺得Peter跑馬拉松是怎樣的感覺,他說:「其實每一次比賽前都以盡力而為的心態,不敢輕視每一次全馬。但我覺得事前準備及訓練計劃十分重要,接著要下定決心切實執行到最後,跑完了感覺都是好辛苦,但又好滿足。」問到Peter會否形容自己是一個堅持的人,他笑說不會那樣評價自己,我想他大概是那種默默耕耘而不愛表現自己的人。但就是他那種默默耕耘的堅持,讓他得到新的生命,也讓他跑得更快更遠。Peter的PB是在黃金海岸取得,晶片時間是4小時32分,而他其他比賽的成績表現也大多在5小時內,表演相當平穩,可見他平日訓練根基深厚,並不是一時三刻的功夫可以做到。

澳洲黃金海岸Peter成功PB

其實今次Peter接受訪問,跟我提及了一個目的,我也非常認同——就是希望他的故事,可以引起大家對器官捐贈的關注及更接受此舉。就如之前描述Peter的經歷,需要到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,一般都得了不能逆轉的病,生命每天都在倒數之中。他們可以做的非常有限,服藥及注意生活細節都只可以延長過程,而且因不同疾病者生活都受到限制及會時常感覺不適。所以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了解一下器官捐贈,並支持此行動。就是讓離世至親,或自己在走完人生最後旅程時,遺愛人間,讓他人生命得以延續。其實,那何嘗不是捐贈者第二次生命的開始?


附:器官捐贈網上登記

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

[文章存檔] [追逐青春] 三個愛跑少年的故事

原文發表於 FITZ http://fitz.hk/?p=25029

(影片由FITZ拍攝)

在剛過去12月尾的臺北馬拉松,身邊有不少朋友參加,比賽後收到很多有關訊息。其中,兩個完賽成績叫我眼前一亮:


10km賽事完成時間分別為 —- 男的45:23,女的56:13。因看見成績不錯,再來知道他們是添sir早前訪問時提及「小朋友班」的學生,年紀只十多歲,練習跑步也沒有超過一年。所以就冒昧向阿sir提問,是否可以把他們的故事作為上次訪問內容的後續跟進(有關訪問是 專訪「添sir」馮華添教練(上)),就促成了今次訪談。

右起:何俊健、馮華添教練、施穎怡、勞詠禧

小朋友的訓練班,主要是由賴學恩負責(添sir因分身不暇,部份跑班由其高足賴學恩主持,他是連續九年香港最快馬拉松跑手。)問到賴sir對他們的期望及要求,他希望同學們可以透過長跑訓練學習做人的道理,學習到專注、堅持和守紀律。因那無論對比賽、上學或日後出來社會做事也極為重要。所以在揀選那位得到臺北馬10km比賽獎勵時,都是按同學們投入和專注的程度作標準,反而不是跑得最快或體能最好的。賴sir說:「我深信就算不選那幾位得獎的同學去台北,他們也會繼續長跑練習,因為我感受到他們對此項運動的誠意。」沒有專注、誠意和周全的準備,無論做什麼事也很難做到滿意。但如果有心,就算不懂或做得不好,也會去學去練去嘗試,始終都會達到目標。

左一: 賴學恩 (賴sir)

與何俊健第一次見面,是在一次長課練習。添sir跟我介紹他叫Fiona,是個男生卻取了個女孩子的英文名,可以稱呼他叫阿Fi。因之前阿sir都以「小朋友」去稱呼他們,所以在我心中覺得他會是個滿臉稚氣的小伙子,但阿Fi看上去則比較成熟及結實,一副運動員的體格,那應跟他喜愛的籃球運動有關。

問到他為什麼會上添sir的跑班,他說「當初是朋友叫我一起參加的,順道改善因為哮喘而氣量不夠的問題。也想追求進步,鍛鍊意志。」阿Fi是三位之中年紀最大(今年16歲)也是唯一的男生,對自己的要求及渴望爭取更好表現的心也比較明顯。

何俊健 (阿Fi)

臺北馬之旅同行的施穎怡(Sky),因為喜歡廣闊的天空,取了個英文名Sky。她是個愛笑的女孩,她活潑開朗的笑聲,叫氣氛都變得活躍起來。

訪問當日是他們上跑班的日子,見教練賴學恩到場,就即上前大呼「阿賴,我愛你!」她好喜歡賴sir,當他作父親看待,因賴sir總是抱著友善耐心的態度教導他們,說話也風趣幽默不會死板,此點其餘兩位都非常同意。但我總想了解一下,在笑臉背後是否一個倔強堅持的靈魂,相信要假以時日才能知道。

因為他們都只是十多歲的青少年,體格心肺都未完全發展,所以未適合超過10km的長途比賽,所以添sir特意安排他們參加臺北馬的10km賽事。問到他們今趟比賽有何感想,Sky說好喜歡,但阿Fi就不滿意。

右: 施穎怡(Sky)

Sky說比賽氣氛好好,沿途有好多人加油打氣,又有人裝扮成動漫人物,感覺好好玩。賽道以直路為主,而又不會擠迫,非常好跑。

阿Fi則因為起步前,讓全馬跑手先上廁所,反弄得自己沒有足夠時間拉筋熱身。又因比賽中途鞋帶鬆脫,要停停走走引致抽筋。他說如果那些預備得更好,成績會更理想。都是經驗所得,下次留意就可掌握得理想。

問及今次台灣之旅有何感覺,他們都異口同聲回答:「台灣人好友善熱情。」接著就繪形繪聲的形容,那些熱情好客的台灣人如何如何。原本還以為他們會說什麼東西好吃、那裡風景好漂亮或好好玩,想不到他們反而留意的,是跟人的互動及態度。現在的小朋友,其實也不如坊間所講那樣重視物質和自我吧。


其實,今次得到添sir獎勵,可以免費參賽及旅遊臺北之行共有3位同學。分別是上面提及的阿Fi和Sky,還有因時間未能配合而未有前往的勞詠禧同學。

中: 勞詠禧 (勞同學)
跟阿Fi和Sky不同,勞詠禧則比較安靜慢熱。問及今次未能參加臺北馬之旅一事,她娓娓道來:「一開始知道有機會去臺北10km比賽時,先跟爸爸談。可是因為學校未放假,爸爸因擔心影響課業進度所以不讚成去,我很無奈也沒有再跟多少人提及此事。及後訓導主任知道了,表示很讚成我參加。因那是努力被欣賞的成果,而且仍只是中三未有公開試壓力,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應好好把握。回家後我轉述了給爸爸知道,他也覺得好意外,因我們都不認為校方會支持請假出賽。」說罷,勞同學嘆了一口氣:「可是,卻因此錯過了比賽報名時間。我想,如果早點找學校的師長討論幫忙,也就可能參加了。」遇到疑難要是解決不了,也要找人幫忙商量,因為幫助可能就只等你開口去問,伸手就到。

雖然勞同學比較安靜,可是卻是個運動能手,「在老師眼中,凡運動的事都跟我有關,也會算上我一份。」她暫時最快的200米紀錄是31秒,而400米是1分12秒,時間快得出奇。
長跑不如其他球類或競技性運動那麼有趣刺激,我練習時,都不時浮現很悶很想放棄的感
覺。是什麼叫三位年少同學,那樣堅持如此磨人的運動呢?

阿Fi說:「跑步好開心,因為有人鼓勵支持。看見自己可以完成那麼長的距離,好有滿足感。」勞同學也很認同,覺得參與長跑活動,讓她做到一些其他同輩做不到的事情。Sky則表示跟朋友一起跑就不會覺得悶。

我想所有人也一樣,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認同理解,如果在當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行,就為暢快合意。那正正是幸福的其中一種表現,其實並不稀有,只是你有沒有去尋找追求。

講到堅持長跑練習的理由,勞同學跟我講了一個故事。

去年在馬鞍山有一個5km的比賽,當時她自己沒有把此事怎麼放在心上。未有按通知去取選手包,比賽當日也遲到,弄得比賽也沒法去跑。那朝勞同學趕到會場,看到添sir只好硬著頭皮走上前,也準備好被教訓的可能。可是添sir卻只說了一句:「跑唔到唔緊要,我知道你得就得架喇!」那一個「得」字感動了勞同學,「既然添sir話得,我就繼續跑落去。」有時一句簡單的說話,可以給人鼓勵及支持,所以請不要吝嗇表達每一個正面的想法。


除了添sir,同學們口中的「阿賴」賴sir也是他們的良師益友,他彪炳的戰積同學們都非常敬佩欣賞。

講及賴sir,Sky如此形容「他是恐龍頭,天使心腸。」外表看起來很嚴肅很惡,但對態度卻完全不同,非常溫和友善,而且說話充滿幽默感。阿Fi說:「他教得好耐心詳細,我覺得他是有教無類,不會介意我們跑得是快是慢。也不會夾硬迫你去,如果看見我們辛苦,會叫先休息一會再跑。」Sky也說:「有一次我打完籃球才去跑班,因為很疲累被賴sir留意到。他就跟我講,如果不行就不要硬來,回家休息吧。」。在那些事中,我看到同學們被重視、接受和肯定,也難怪他們對賴sir如此喜愛。

我所認識的添sir及賴sir,都是有要求的人。他們除了諄諄善誘外,對學生基本訓練要求的堅持還是有的。努力專心上課會有獎勵,但如果同學們不留心上堂或遲到,他們也會要求做掌上壓或跑圈作適當的懲戒,恩威並施。面對青少年人,他們多了一份耐心和愛護,為的應是讓他們可以在師長的護蔭下成長,有能力去肩負人生的責任。反觀對成人班學生,他們則會取比較直接及嚴格的態度,是因為我們已是成年人大多為自己的目標而來,而且應有自我負責及反思的能力,用那度態度對我們而言反而更為清晰有較。

訪問賴Sir賴學恩

訪問的前後,是同學們口中的朱仔負責替我們聯絡,他們之所以有機會接觸認識添sir及賴sir,是透過朱仔所屬機構辦了一個社區長跑活動。因為他們看見現在的少青人,在課業的壓力很大,沒有閒暇去做其他的事。在一個健康的成長之中,不應只有知識上的吸收,更需要心靈和人格上的建構。而長跑運動正正提供了體格訓練,並學習堅持、克苦和目標導向。

經過活動後,也明顯看到同學們有所成長及改變。勞同學說她以前遇事會很易放棄退避,比如約朋友外出而遲到,就會乾脆不去又不會通知;但現在則會盡量守時,或者遲到也會通知對方和出現。學習誠信,在於人的成長極為重要,相信諸位阿sir也喜見此改變。

阿Fi在訪問尾段講了一段說話,我十分認同:「做咩事都要試左先,唔好理佢得唔得。好似長跑甘,一開始跑唔到甘長,但你去跑會跑下多D,跑下又多D,慢慢就可以跑到一個之前跑唔到既距離。」

阿Fi的說話,添sir/賴sir開班教導及讓他們到台北參賽,那一切通通說明了一件事 — 只要努力去尋求目標,自然會有幫助你的人和事出現,是你意想不到的。所以要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,堅持做正確的事,就算暫時看不見可能性,都總會有機會出現。要是未開始就放棄,那才是真正的絕望,無論你是成年人或小朋友,都一同共勉之。